電單車(俗稱「皮包鐵」)因其靈活性和高效性而廣受市民歡迎,特別是在交通繁忙的市區中。然而,根據香港運輸署的統計數據,電單車的交通意外率相對較高,這引發了人們對電單車駕駛安全的關注。「香港交通意外權益協助協會」將深入分析電單車的交通意外率、常見高風險情況、如何減少意外風險,以及萬一發生交通意外後應該採取的步驟。
一、電單車與其他車種的交通意外率比較
根據香港運輸署的數據,電單車的交通意外率相較於其他車種顯著較高。以下是每百萬車輛行駛公里的交通意外率比較:
車種 | 每百萬車輛行駛公里交通意外率 |
電單車 | 6.65宗 |
巴士 | 2.91宗 |
小巴 | 2.32宗 |
私家車 | 1.62宗 |
二、電單車常見的高風險情況
根據運輸署的資料,電單車司機涉及的交通意外中,約66%為車輛碰撞,34%為非車輛碰撞(即自炒)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高風險情況:
- 後方碰撞
當電單車停在讓路線或紅綠燈前方時,若後方車輛未注意而發生碰撞,容易造成嚴重傷害。此類意外多發生在市區繁忙的交通中。 - 車道偏離
電單車行駛時,若相鄰車道的車輛未注意而越線,可能會造成碰撞或迫使電單車司機急劇變道,增加意外風險。 - 自炒
在雨天或路面濕滑的情況下,電單車的車輪抓地力減弱,駕駛者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。自摔事故尤其在初學者或年輕司機中較為常見。 - 年輕司機的高意外率
許多年輕電單車司機的意外率較高,這與其駕駛經驗不足、駕駛態度過於冒險有關。
三、電單車真實案例分析:交通意外的後果及賠償金額
以下是一宗在2012年發生的真實交通意外案例,該案例突顯了電單車駕駛的風險及其後果:
在2012年10月6日,第一原告人正駕駛一輛摩托車沿錦田公路南行時,與被告駕駛的私家車(車牌HG9261)發生碰撞。當時,該私家車未注意右轉,導致交通意外發生,該摩托車撞上私家車的左後方。第一原告人及其女朋友(第二原告人)均受傷,而摩托車的前方尤其是左前方嚴重受損,並最終報廢。
受害者情況:
- 第一原告人(摩托車司機):遭受右腕、左手、右膝、頸及可能背部的軟組織創傷,並且十字韌帶局部撕裂。
- 第二原告人(乘客):在送抵博愛醫院急症室時仍清醒,檢查發現她的下臀及左臀部有觸痛,左膝有磨傷,但X光檢查顯示未有骨折。
法庭判決:
原告人 | 賠償項目 | 金額 |
第一原告人 | 疼痛、痛苦及喪失生活樂趣 | $150,000.00 |
診前的收入損失 | $356,509.00 | |
專項損失 | $51,890.00 | |
賠償總額 | $558,399.00 | |
第二原告人 | 疼痛、痛苦及喪失生活便利的賠償 | $120,000.00 |
診前收入損失 | $94,500.00 | |
專項損失 | $14,327.50 | |
賠償總額 | $228,827.50 |
相關閱讀
四、如何減少電單車交通意外的風險
儘管電單車的交通意外風險較高,但司機可以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減少這些風險,保障自身及他人的安全。
- 安全駕駛
遵守交通規則,保持適當車速,避免魯莽駕駛。尤其在擁堵的市區道路上,保持冷靜,避免隨意變道或急速加速。 - 穿著醒目裝束
選擇鮮艷顏色的服裝和頭盔,這樣能增加在路上的可視性,減少其他駕駛者忽視電單車的風險。 - 定期檢查車輛
定期檢查車輛各部件,確保車胎氣壓和胎紋深度符合安全標準。車輛的正常運作是保障行車安全的基礎。 - 佩戴全套防護裝備
頭盔、護膝、護肘等防護裝備是減少受傷風險的有效方法。這些裝備能在發生碰撞或摔倒時提供必要的保護。 - 保持專注
駕駛時避免分心,保持對路況和周圍環境的高度關注,這有助於及時作出反應,避免意外發生。
五、電單車出現交通意外,應採取的步驟
即使採取了所有防護措施,仍然無法完全避免交通意外的發生。如果不幸涉及交通意外,司機應該採取以下步驟:
- 報警
當發生交通意外時,應立即通知警方,並詳細記錄事故現場的情況,以便後續處理。 - 尋求醫療協助
即使傷勢輕微,也應該立即尋求醫療幫助,進行詳細檢查,防止內傷或潛在的健康問題。 - 收集證據
記錄事故中涉及的車輛及司機信息,包括對方的保險資訊,並拍攝現場照片。若有目擊者,可記下其聯絡方式以供後續調查。 - 諮詢法律專業
在交通意外後,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,了解如何進行索償,並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。
六、常見問題解答
七、結論
電單車在提供便利的同時,也帶來了較高的交通風險。了解並採取預防措施,保持謹慎駕駛,對於減少意外發生至關重要。當不幸發生意外時,及時處理並尋求法律和醫療幫助,不僅能保障自身權益,也能減少對生活的負面影響。希望每一位駕駛者都能以安全為首要,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。
「香港交通意外權益協助協會」致力為基層市民提供支援。若您或您認識的人在交通意外中受傷,歡迎聯絡我們,我們將提供協助和指引,確保您的權益得到保障。